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皇子妃奋斗史刚刚更新章节 > 第136章 第136章
    魏景和她说, 他欲抱??儿祭奠母兄。

    他这是想告诉母兄,自己当爹了吧。

    邵箐柔声应了, 说好。

    她复明时,已届中元节。

    七月半,地官诞辰, 地府释放全部鬼魂,传闻已故先人可回家团圆。

    魏景未必相信太多玄之又玄的东西,但不妨碍他寄托以情感。

    中元节大祭,乃整个平城的大事,祭者云集。不过邵箐就暂不出席了。大祭在午后,日光强烈,她眼睛还在恢复期,见不得强光。

    “待阿爹回来了,再和我们去。”

    邵箐倚在美人榻上, 一手抱着怀里的小女儿, 一手轻轻晃动手里金灿灿的拨浪鼓。

    相比起刚出生的时候,如今??儿睡觉的时间要少了一些。天气还热着,邵箐不爱整天用襁褓裹着她,穿一身薄绸衣就可以了。

    ??儿小脸粉扑扑的,一双黑琉璃般的杏眸瞪得大大的, 一眨不眨追着金灿灿还会咚咚响的拨浪鼓。须臾,她伸出一只嫩嫩的小手。

    “啊!”

    小丫头叫唤了一声。

    邵箐轻笑:“好了, 给你吧。”

    她把小拨浪鼓放进五指张开的小手丫里, ??儿立即抓紧, 把拨浪鼓握住。

    小丫头明显就兴奋起来,脚丫蹬呀蹬的,小脑袋一颠一颠,啊啊哦哦地发出声音。

    邵箐亲了亲她脑门,抬头一看滴漏,时辰差不多了,她赶紧换春喜把祭服取来,又让乳母来先喂喂??儿。

    拨浪鼓被取走,小丫头不高兴哭了两声,不过有吃的,她很快就住嘴了。

    邵箐放心,忙换上祭服。

    白色缀蓝边的曲裾深衣,女式祭服。??儿也有,是仿制的小衣服小裤子。母女刚换好,就听见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至进,踏上木质长廊往正房而来。

    魏景回来了。

    他一身玄黑祭服,长冠宽袍广袖,暗色云纹,大礼服厚重,愈发衬得他高大肃然,威仪赫赫。

    “夫君。”

    “啊!”

    母女二人迎了上来,魏景冷硬的眉目柔和,“嗯”地应了一声,十分自然地轻轻拥住她们。

    “我们过去?”

    如今暮色渐现,光线恰好。

    邵箐应好。

    魏景接过??儿,单手抱得稳稳的,另一手牵着妻子,出门往西而去。

    西边辟了一处大院子,专供傅皇后前太子一家的排位,也算是祠堂了。

    沿着廊道而上,晚霞染红半边天,一般昏黑,一半红艳,久违的景致。

    邵箐不敢多看,怕刺眼,垂头之至已转过木廊踏上甬道,魏景侧头安慰:“待好全了,我们再看。”

    “好。”

    邵箐柔声应了。

    ??儿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很少哭,身处与屋内迥异色彩斑斓的室外,她瞪大眼睛,小模样颇有几分惊愕。

    魏景轻笑一声,颠了?她,她瞅瞅爹,表情还是没变。

    这小丫头。

    祠堂是个宽敞的两进大院,遍植松柏,青烟袅袅,庄严肃穆。

    从踏进院门,魏景神色便一正。抱女携妻登上青石台阶,他立于厅堂正中,静静凝视翘头长案上一排灵位,视线落在最中间的最大两个。

    “先妣傅氏之灵”,“先兄魏璋之灵”。

    很简单的灵位,无生平,无尊衔,笔力遒劲,却是魏景亲书。

    “母后,皇兄,我来了。”

    安静的厅堂,点点昏黄灯火摇曳,他低低说道。

    下仆尽数被屏退,邵箐便亲自上前,点燃了几柱清香。三柱魏景,三柱她的,最后三柱是??儿的。

    魏景接过香,低头看一眼怀里正瞪大眼睛瞅着烛火的小女儿。

    “这是我和阿箐才得的小女儿,叫??儿,有两个多月大了,你们看看她。”

    他抬目再次凝望灵位,片刻上前,将檀香端正插在供桌前的香炉中。

    他退回来,又接了邵箐手里??儿那柱,再次敬上。

    怀里的小??儿终于看厌了灯火,抬眼看她亲爹,她认得,努努嘴,“啊”地嚷嚷一声。

    “嗯,阿爹的??儿这是怎么了?”

    魏景已腾出两手,都搂着她,颠了?,柔声哄着。

    邵箐恭敬三拜,上了香,回身看父女二人,魏景抬头:“我们回去吧。”

    他怀里还搂着一个蹬腿的小团子,神色柔和,邵箐抬手,轻轻抚过他的眉眼。

    昔日阴戾再看不见。

    她扬起笑:“好。”

    ……

    ??儿似乎很喜欢外头,夫妻俩还特地抱她到园子逛了逛才回去。

    魏景说,如今已入了秋,早晚气温这么高了,可以每天把女儿抱出来走走。

    邵箐含笑说好。

    一家三口逛完园子,回去用了膳,哄睡??儿,夫妻相拥歇下。

    次日卯正,魏景照例早起去前衙,不过今儿有些差别,他不再一个人,而是与妻子结伴同行。

    和邵箐生产前一个样。

    虽生了女儿,但邵箐当然不欲就此困在内宅。且颜明说了,她眼睛正逐渐恢复,这期间不久视强光不过疲即可,可正常生活,不需要太刻意保护。

    那么工作,自然就要重新开始了。

    魏景知道她,没有不同意的。

    ??儿就托给孙氏照看了,夫妻俩都挺不舍的,但带到前衙不合适。邵箐只能自我开解,就当上班下班好了,后世职业女性不都是这样吗?

    她爱女儿,但她的生活不能光顾着女儿。

    开解完毕,孙氏一大早就欢欢喜喜来了,夫妻俩和祖孙两个依依不舍告别,狠了狠心出了门。

    “唉,不知??儿会不会想阿爹阿娘?”

    魏景早就恢复前衙公务生活了,倒接受得飞快,他笃定道:“会的。”

    邵箐自动忽略常识,相信他了。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到了前衙,先去了邵箐的值房。

    熟悉的景物,熟悉的摆设,和原来一个模样,天天打扫不落灰尘,就像主人昨儿还在办公。

    邵箐露出一丝怀念之色,又感叹,绕着屋里走了几圈,翻翻这个碰碰那个。

    真不容易。

    但到底过来了。

    不过很可惜,这值房她也呆不久了。

    魏景一直含笑看着,道:“我们该迁离平城了。”

    ……

    邵箐重回议事大厅,她端坐魏景右下手,双目灿然有神。

    主母复明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平城上层,但前眼所言季桓等人依旧喜色难掩,见礼同时纷纷恭贺。

    “劳诸位记挂,快快起罢。”

    邵箐含笑把人叫起。

    笑语晏晏后,诸人各自就坐,转入正题,气氛登时一肃。

    季桓拱手:“主公,如今夫人复明,小女郎也近百日,这迁离平城之事,该着手进行。”

    魏景三月前下扬州,月前又命张雍率八万军伐交州。

    交州这地儿,远离中土,不被战火波,安全倒是最安全的,但弊端也极大。偏僻人稀,师老粮少,作战经验更是少得可怜。且交州被益荆杨包围着,是魏景嘴里的肉无疑。

    这么一个交州,根本无需魏景本人亲征,他点了张雍率军去。

    八万精兵兵临关下,就算有险关固守,交州军也没撑多久,六天告破。张雍立即率军长驱直入,追截败退的交州军。

    后者大败。

    一场大败,五万军士折损近半,本就低落的士气跌落谷底。面对敌方雄兵,交州连连发生兵卒弃城而逃事件,张雍不费多少力气,七日连下三城。

    交州也没多少城池,这三城一下,已逼近交州治所卫丘。

    无奈之下,交州牧赵庸降。

    至此,南方四州,益荆扬交,已尽归魏景之手。

    雄踞南方,坐拥半壁江山。

    这平城就在汤谷道不远,有些偏了,崇山峻岭还多,往北无进军坦途,已经不适合当大本营。

    当寻一更合适的战略城池,作为新的中心点。

    这是在场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有的共识,??儿渐大,邵箐复明,交州的捷报又传回,迁离平城已时机成熟。

    魏景颔首:“伯言所言甚是。”

    定下迁离基调后,他环视众人一圈:“邺都与郦陵,诸位以为,何处为好?”

    新的中心点,其实并不需要海选。毕竟不管是荆州还是扬州,都是本来有主的,而且不止一任。这集军事意义和经济中心同归一身的城池,原主人长驻已久。

    邺都,扬州治所,屈家曾经的根据地。

    郦陵,汉寿郡治所,曾是安王取下荆州后选定的大本营。

    邺都隔大江望徐州,数条进军大道直通北方;郦陵,汉寿北有高山为屏,通豫州有坦途有险关,险关在汉寿境内,为己方驻军点。

    两处都有上佳天险为防,又邻近中原,为稳坐南方伺机北伐的上佳之地。

    现在二选一。

    诸臣将各自沉吟,季桓和隔壁的庄延对视一眼,二人同时拱手,“主公,某以为,郦陵为佳。”

    郦陵,前有屏障后有天险,若非魏景当初取下曲阳的同时尽歼安王十八万大军,导致双方兵力过分悬殊。本身又占据了平阳,对汉寿呈半包围转态,恐怕没这么好取。

    “邺都虽不错,然却位大江之南,我方主力,为陆上之师。”

    北伐也用不上水师。

    邺都最大的防御屏障就是长江,但己方北伐就得先用战船把将士运过江了。不是不行,但不管前攻还是后撤,都及不上郦陵方便。

    另外更重要一点。

    季桓补充:“徐州乃济王治地,自济王败退,徐州南诸边城关隘俱已陈重兵。”

    魏景北伐之意,可谓司马昭之心。

    与南方接壤的各州,严防死守是不用多说的了。

    徐州,是济王一家之地,诸关隘城池互为犄角,连成一片,欲从此北伐,唯有强攻。

    而豫州,则是一个战场,朝廷军虽已败退往西北,但这南边的汝南郡,却被济王和王吉二人瓜分。这两人吧,目前很不和谐。

    不和谐好啊,不和谐就容易钻空子。

    季桓窥了上首一眼,魏景神色沉稳一如平日,看不出喜怒。

    以自家主公之能,季桓不信他看不出这明显的优劣之处。

    大约魏景过分憎恨安王,连带对郦陵这个安王昔日大本营无甚好感,故而也不肯自己直接定下,而是让大伙儿一起商议。

    季桓暗叹,站起拱手:“主公,某以为,郦陵为上。”

    庄延立即接话:“某附议。”

    “标下附议!”

    “标下也……”

    ……

    “好。”

    众口一词,魏景环视一圈,颔首:“传我令,即日起,备迁往郦陵事宜。”

    在场诸臣将立即站起,齐声应道:“标下(某)谨遵主公之令!”

    此声极高昂,穿过厅堂透出瓦顶,震得耳朵嗡嗡作响,教人心潮激荡。

    不少人面露激动之色。

    邵箐知道为什么。

    迁往郦陵,北伐的第一个重要部署。此令下,代表己方视线已正式投向中原。

    深吸一口气,她也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