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逢当天,她带着崽崽讨生活主角小说 > 第137章 温晴的死,和你有关?
<br>转眼之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恩科大典。<br>清晨,老爷子身穿冕服站在奉天大殿外,朱雄英同样打扮站在一旁,威严庄重。<br>殿试关乎人才的选取,相当于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自然也很隆重。<br>老爷子本来打算把殿试的事情交给太孙,但又有些不太放心,最终决定还是自己出马,为洪武朝最后一场恩科收尾。<br>礼部官引考生至奉天殿,并分列于丹墀的东西两侧,面朝北方站立,文武百官则按常仪穿戴侍立。<br>百官及考生站定后,鸿胪寺官请升殿,鸣鞭,百官及考生行叩头礼后继续等候。<br>殿试的考场在奉天大殿举行,鸿胪寺,光禄寺的官员早在一天前就提前布置好了!<br>之后考生挨个向皇帝行五拜三叩之礼,礼部官员分发试题,考生跪受,行叩首礼,位于大殿两侧开始答卷。<br>日出开始答卷,日幕开始交卷,殿试就一天的时间!<br>此次参加恩科殿试共一百零二人,都是从各地方的院试,乡试,会试杀出来的优秀学子,他们将在这奉天大殿决出排名,也就是一甲,二甲,三甲!<br>一甲只有三人,就是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br>殿试考生与乡试、会试考生一样,所需的笔墨纸砚都是考生自备的,草卷,正卷各备纸十二张。<br>此次殿试的主考官为方孝孺,副考官为黄观和张显宗,二人分别是去年的状元和榜眼。<br>对于这一届的恩科,朱雄英已经看过了名单,几乎没有太熟悉的人物!<br>他不熟悉不代表这里没有能人,能参加殿试的学子,还有许多国子监出身的,至少在学问上,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br>殿试策士几乎没人敢作弊,更不存在收买主考官的情况,除非你能把皇帝本人也收买了。免费小说无广告、更新最快。下载:免费小说<br>话又说回来,要是有收买皇帝的能力,那完全就没必要参加殿试了。<br>大明开国后,老爷子非常看重人才的选取,所以对待每一次殿试他都会从头看到尾,直到收卷才离开。<br>除了第一届科举让他大失所望之外,后面的三次都为朝廷选取了大量有能力的人才!<br>洪武十八年的练子宁,黄子澄……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榜录取的四百多名进士有一大半在靖难的时候反对朱棣,导致朱棣后来直接砸了这一榜的进士题名碑!<br>二十一年的解缙,任亨泰,齐泰!<br>二十四年的黄观,张显宗等等!<br>也不知道今年会出多少能吏,干吏,治世能臣,朝廷栋梁!<br>看到这些认真答题的学子,老爷子拍了拍坐在自己下首的太孙,说道:“这是洪武朝最后一场恩科殿试了,下一次就是新朝第一届了,你要努力了!”<br>朱雄英回头玩笑道:“皇爷爷,你说孙儿要是参加科举能不能中个一甲进士?”<br>老爷子顿时笑了,说道:“就你那点学问,能中个秀才都算咱老朱家祖坟冒青烟了,还进士……压根没戏!”<br>“不过,换成高炽的话说不能考中进士,最少也得是个三甲!”<br>朱雄英立马把头扭了过去:“切,别小看人,那是我没机会好好读书!”<br>这句话说的极为心虚,其实心里想的是:“老爷子,你看人真准,我以前考试从来没考及格过,老师经常说,别让学习耽误我的人生!”<br>老爷子把手搭在朱雄英的肩膀上,问道:“那咱问你,你会写八股文吗?”<br>朱雄英挠挠头,有些尴尬,索性不再说话!<br>我连四书五经都没看完,我会个嘚啊,那玩意实在太难了!<br>八股文,一种科考规范文体,分为破题(点出命题问题)<br>承题(根据命题问题作出初步解释)<br>起讲(根据命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br>入题(根据自己观点展开论述)<br>起股,中股,后股(在论述过程中加入自己平生所学的知识,最考验文笔)!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请下载免费小。:<br>束股(总结收尾)<br>简单的说,类似于现代的高考议论文,和公考申论一个套路,都是先破题,在承题,分三五段阐释分论点……<br>不过八股文要求更严格,不仅要对仗工整,还不能超出一定的字数。<br>而且出题的内容不能超出四书五经!<br>所以只能各种拆句,断句,四书五经就这么多内容,用过的自然不能再用,这不仅考验学子,也十分考验出题的考官,有时候出题的考官都不知道自己出的题是什么意思!<br>糊涂蛋考糊涂蛋,然后一起糊弄皇帝,不过现在是洪武朝,才开了四科,没发展到这种地步。<br>最关键是,科举考试考的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朱熹注释过的四书五经!<br>也就是说,你必须按照朱圣人的思想来写,不能出现自己对四书五经内容的理解!<br>朱圣人的思想是对的,是最正确的,是范本!<br>朱圣人的思想是什么?<br>饿死事小,失节事大!<br>换一种解释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br>话又说回来,明朝的科举虽然苛刻,但仍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学子在有限的规则之下写出许多精彩绝伦的文章!<br>只要在规则之内插入自己的观点,再用优美的词句表达出来,如果能做好,就会在科举中脱颖而出。<br>同样,八股文极为考验读书人的文学水平,学艺精不精,就看八股文。<br>只要八股文章写的好,其他诗词歌赋自然不在话下。<br>但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弊端,善于考试,不善于独立思考。<br>朱标的老师,一代大儒宋濂曾说过善于八股文的学子。<br>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br>说白了,就是白痴,二傻子,书呆子!<br>这些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当御史用来骂人都是好手!<br>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高拱,张居正,徐阶都是靠八股文出道!<br>真正的强者从不抱怨环境!<br>想到此处,朱雄英忍不住问道:“皇爷爷,咱大明科举为何要以八股取士?”<br>“又为何以朱圣人批注的四书五经为主?”<br>对于八股取士,朱雄英作为后世之人自然知晓其中的弊端。<br>无非就是什么刻板,陈腐,禁锢思想,巩固皇权,牢笼治世,扼杀创造的评价!<br>老爷子却是淡淡说道:“公平而已!”<br>“难道不用八股就不公平了?”<br>朱雄英坦然说道:“朱圣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br>老爷子立马反驳道:“朱圣人的话也不一定是错的!”<br>说罢,指了指两侧正在苦思冥想或者奋笔疾书的学子,又言道:“你看看这些学子的打扮,虽有身穿华服者,但更多还是布衣,甚至还有许多补丁,这就证明他们多的家境贫寒的学子……”<br>朱雄英摇摇头,表示自己没听懂,老爷子摸着大孙子的脑袋,问道:“出身贫寒的学子想要出人头地很难,你说这是为什么?”<br>“因为他们买不起书,自然就……”<br>说道此处,朱雄英停了下来,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口中念叨着:“士族……寒门……”<br>随后立马站起身来,看了几眼正在考试的学子,顿时恍然大悟,好似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一样。<br>“皇爷爷,八股取士是您想出来的?”<br>老爷子笑了笑,坦然说道:“咱一个泥腿子哪能想出来这些,是刘伯温,李善长,章溢那些人鼓捣出来的!”<br>果然,八股取士绝不是一个人能想出来的,而是一个顶级智囊团权衡利弊,深思熟虑的结果。<br>!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免费小说<br>,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br>免费小说<br>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