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免费 > 第136章 针对建奴的部署
<br>京师,皇极殿。<br>内阁首辅李邦华正在汇报工作。<br>“现在通州漕运以及陆路运输皆已恢复,江南之米最多一个半月就能抵达京师。”<br>“昨晚阎应元成功收复延庆,斩杀延庆知州李袍晖,受纳降军一千二百三十九人。”<br>“流贼退兵时果如陛下所料对百姓进行了劫掠!现在延庆极度缺粮,户兵两部运粮队和民间运粮商队已出居庸关,预计今晚就能抵达延庆。”<br>崇祯点点头,对阎应元的能力表达了认可。<br>换成唐通,他可能还没到达延庆城下。<br>“阎应元明天什么计划?”<br>“回陛下,阎应元明日收复怀来卫!”<br>怀来卫?<br>崇祯听到这个地名后先是一愣,随后嘴角抽了抽。<br>怀来卫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反倒是东边的一座城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土木堡!<br>土木堡距离怀来卫十几里,一百九十多年前,大明战神朱祁镇在此踏上为期一年的留学之旅。<br>如果说大唐亡于香积寺,那么大明的衰落就是从土木堡开始的。<br>崇祯甩甩头,将这位战神从脑海里迅速忘掉。<br>他指着地图上其他地方问道:“阎应元的计划是先收复,再治理?”<br>“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他在题本里说晚去一日,就会饿死很多人。所以目前的策略是小县城派三五兵丁通知一声,复降朝廷的就运粮赈灾,不投降的就弃之不管。”<br>“依臣来看,应该没有不投降的。”<br>李邦华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明军与李自成在河南一带拉扯了十几年,当地的官绅早就有了经验。<br>反正也守不住,谁来就投降谁,除非其中一方派重兵把守。<br>这个经验早已传遍全国。<br>李邦华继续说道:“收复宣府后,阎应元会根据朝廷的新政进行治理。”<br>“好,甚好。”<br>对于阎应元的计划,崇祯不做任何干预。<br>他的用人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br>李邦华向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其他人后才低声说道:“陛下,宣府加上延庆州,怀来卫,保安州,人口总数不足四十万,阎应元却向朝廷索要六十万石粮食!”.<br>“这些粮食足够宣府那些人吃五个月的!”<br>“臣以为,阎应元不得不防啊!大明朝已经有了一个吴三桂,绝对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再者,一旦建奴攻下宣府,那些没吃完的粮食就落到建奴之手...”<br>“放心,朕信得过阎应元。”<br>“可是陛下!”李邦华见崇祯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顿时急了。<br>“陛下,这不仅是信任的问题,还有钱的问题!现在江南每石米约一两银子,陆运至京运费约一两一钱,漕运至京运费每石七钱银子。”<br>“购买六十万石粮食多则需一百二十六万两,少则也得一百零二万两!这还不算军饷!”<br>“户部的一千万两银子守城时花了一百多万两,吴三桂领了一百五十万两。如果再加上阎应元的所需要的银子,户部一个月内支出将超过四百万两。”<br>不怪李邦华急眼,在未来一年没有收入的前提下,国库一个月支出四成存银,换谁都得急。<br>崇祯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开源不能停,节流也得搞。<br>片刻后,崇祯抬起头:“为何没有海运?据朕所知海运成本是漕运的一半左右。”<br>李邦华沉默良久:“此事说来话长,孝宗和穆宗时期尝试通过海上运粮,但因为试航不利,再加上朝中反对人太多,最终没能成行。”<br>虽然深层次的原因李邦华没说,但崇祯心知肚明,都是利益作祟。<br>那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崇祯懒得管,他直接拍板:“传旨让郑芝龙的商队运输三十万石粮草进京,运输费用由你们兵部制定。同时给郑芝龙父子和水师总兵黄蜚各写一封密诏,让他们偷偷进京,朕有要事相商。”<br>李邦华搞不清皇帝要干什么,但作为臣子,不该问的就不能问,于是将这些信息快速记下。<br>就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崇祯突然问道:“黄得功到哪了?”<br>李邦华算了算:“三天前传来的邸报说黄得功已到达徐州以南,按照每日行军六十里计算,再有一个月就能抵达京师。”<br>听到这个消息,崇祯挺直了后背。<br>黄得功是他的底气,也是此次围猎建奴的主力部队。<br>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黄得功,那么就是一个猛字。<br>崇祯十四年,黄德功与张献忠激战于潜山,面对的是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其中三鹞子是张献忠养子,以作战勇猛著称。此战黄得功面部中箭,却以猛制猛,最终活捉两人。<br>黄得功每战必喝酒,畅饮数斗后再冲锋陷阵。正是因为他异常的粗犷、勇猛,军中人称“黄闯子”。<br>在崇祯十七年四月中旬的节骨眼上,他能用的猛将也只有黄得功一人了!<br>“三件事!”崇祯开始制定部署。<br>“第一,你回兵部后拟一封圣旨,切记,是以兵部的名义起草圣旨,让黄得功前去围剿张献忠,不再进京勤王。”<br>李邦华懵了,他记得眼前这位皇帝亲口对他说过,建奴会在五月中下旬入关劫掠。<br>京师可用之兵本就不多,现在为何要把黄得功调回去?<br>崇祯没有解释,继续说道:“第二,在不惊动兵部内部的前提下,建奴入关前你能将多少火炮,佛朗机还有火药偷偷运往宣府?”<br>李邦华不是傻子,片刻后便分析出了崇祯这么做的原因。<br>他怀疑兵部内部有奸细!<br>“陛下是怀疑...”<br>“李阁老不要多想,朕也只是怀疑,你刚刚掌管兵部不久,就算有奸细也与你无关!”<br>崇祯不是怀疑,是肯定!<br>先不提崇祯十一年,皇太极入关恰巧救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件事。<br>单就崇祯十五年皇太极派阿巴泰入关这件事,就能看出明朝内部的奸细有多么可怕。<br>明军六个巡抚加八个总兵,总兵力达到了近四十万!<br>尽然找不到八旗兵主力!<br>要知道,阿巴泰可是在关内待了八个月!<br>他甚至在临沂解鞍放牧修整一个多月,期间也不曾有一支明军进攻。<br>官兵怯战时一回事,情报泄露才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