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十王爷,从宣府镇里面跑出几百个人,前面的人身穿甲胄,应该是明军。后面的人拿着行李,拖家带口,似乎是百姓。”<br>大军刚刚扎营,多铎便从传令官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br>他头也不抬的反问:“你们没收到图赖传达的将令吗?”<br>传令官怔了怔,“收倒是收到了,我们寻思着如果现在将他们射杀,会让城上的明军誓死反抗,不如...”<br>多铎冷笑一声:“自作主张耍小聪明。来人,将他拉出去打二十军棍。图赖是我帐前先锋,本王让他传达的话就是军令,你们要做到言听计从。”<br>传令官还想说些什么,被帐外的八旗兵伸手拽了出去,片刻后传来阵阵惨叫声。<br>图赖得到多铎的示意后,带着人走出营帐,朝那些逃出宣府镇的军民冲了过去。<br>宣府镇的城墙上,阎应元与众人一起,目送着几百名军民出城。<br>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了阎应元,但还是有极少数人不信任他。<br>这些人有几个原来卫所的将领,还有一些经商的商人。阎应元此番主政改革,他们不是受益者,而是利益受到损失的人。<br>无论阎应元说什么,他们都不会信。<br>索性投了建奴。<br>这些人出城后一边往城外跑,一边警戒的回头看向城头。<br>城墙上的明军纷纷嘲讽:“临阵脱逃的狗东西,不得好死。”<br>“早不跑晚不跑,偏偏等到建奴围城才往外跑,有扰乱军心之嫌。如果我是阎大人,绝对把你们斩首示众,稳定军心!”<br>“王八蛋快点跑,跑的慢了老子开炮轰你们!”<br>就在城墙上的明军嘲讽的同时,建奴营地里冲出一支骑兵。<br>最前面的扛旗兵背后插着三支黄澄澄的军旗,上面绣着白色云纹、红色火焰纹以及黑色龙纹。<br>扛旗兵并不是步兵专属,骑兵也有扛旗兵。不同的是,骑兵所使用的军旗并没有步兵军旗那么大,大部分的骑兵都会在背上或者马匹的身上捆绑三个旗帜,指引骑兵进攻。<br>由于扛旗兵在乱军之中最为惹眼,同时扛旗兵担任着带头冲锋的任务。<br>所以扛旗兵在部队里地位非常高,不但和主帅处在同一位置,伙食、装备等也是最好的。<br>“建...建奴正黄旗!”一个明军士兵脱口而出。<br>阎应元拿过千里眼,认真的看向这伙骑兵。<br>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建奴,也是第一次看到八旗士兵。<br>这些正黄旗士兵胯下战马十分精良,跨越壕沟如履平地。而他们身上的战甲,除了颜色与明军不同外,其余基本相似。<br>棉甲由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八部分构成。<br>甲通体为黄色,青为牛皮制成。<br>盔外涂黑漆,上饰铜镀金箍,璎管铜镀金,葫芦形,周围垂黑色璎。<br>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些正黄旗骑兵用最快的速度冲向那伙逃跑的军民。<br>眼看双方的距离到了一箭之地,在扛旗兵的带领下,他们张弓搭箭,箭矢如雨般倾巢而出,片刻后将那些逃跑的军民淹没。<br>紧接着,这些人再次拉弓上弦,将目标对准了漏网之鱼。<br>两波箭雨后,能站在地上的人所剩无几。<br>七八个骑兵见状抽出佩刀,趴在马背上朝那些人冲了过去。<br>刀光闪烁,鲜血迸现。<br>四百多个活生生的人,被屠杀殆尽。<br>所有人都沉默了。<br>阎应元缓缓闭上眼睛,随后再次睁开,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和阴狠。.<br>其余士兵们张口结舌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缓过神。<br>“建...建奴问都不问,上来就直接杀人?”一个士兵难以置信的问。<br>“不然呢?你还指望他们给你磕一个,再站起来杀你?”<br>“亏着我没跑啊,建奴太可怕了,不,狠!他们比豺狼虎豹还要狠毒!”<br>“所以说...”阎应元接过了话茬,“只有比他们还要狠,才能守住这座城池,守护城中的百姓。”<br>“还有人要投降吗?”阎应元转过身,站在城门楼前,大声喝问。<br>他身后的远处是密密麻麻的八旗兵,身前是目光坚定,态度决绝的大明士兵。<br>“没有!”<br>“没有!”<br>士兵们举着手中的武器,大声回应。<br>“好,即日起本官吃住在城墙之上,誓与宣府镇共存亡!”<br>在阎应元的感召下,明军士兵纷纷喊道:“誓与宣府镇共存亡!”<br>“誓与宣府镇共存亡!”<br>喊声震天动地,被传令兵听到后转述到多铎的耳朵里。<br>多铎面露不屑之色,手中的拳头却捏了又捏:“吩咐汉八旗,连夜打造攻城器械,本王明日一早就要攻城!”<br>“还有,让各部今夜严防死守,防止明军夜袭!尤其是骑兵,反正骑兵不参与攻城,让他们负责守夜!”<br>“嗻。”<br>就在多铎排兵布阵的同时,阎应元坐在城门楼中,与各个城门的守将商议对策。<br>“阎大人,建奴远道而来,正是疲惫之时,不如拍几百死士出城夜袭,就算杀不了几个人,也能让他们对我军产生忌惮。”<br>“是啊,阎大人下令吧!我军中有百余名死士,与建奴有不共戴天之仇!”<br>阎应元看着这些兴致高涨的将领,犹豫片刻:“夜袭...建奴肯定会有所防备。”<br>“与其夜袭,不如扰敌。”<br>“丁将军,今夜需要辛苦你一趟,让建奴尝尝大明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