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的时候,沈之修还和沈昭说起了吏部考评的事。<br>老夫人见他们叔侄和睦,脸上笑意更重。<br>沈之衡来请安的时候,说了几句话,便咳嗽了四五次。<br>老夫人忧心忡忡,让他请太医好好看看,沈之衡显然并未往心里去。<br>自打年三十那日,沈昭提起陈氏,老夫人发火之后,沈昭就再没敢提这事。<br>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他也只在心里惦念了一阵,并未开口。<br>他现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扶持太子上。就连本该夫妻缠绵的夜晚,多数时候都是在和李朝云商讨这些事。<br>用过早饭,众人又陪着老夫人坐在厅堂喝茶闲话。<br>李朝云忽然开口说道:“这几日京里关于三婶的流言有些多,三叔要不要吩咐人,去平息流言。”<br>老夫人抬起眼皮,看了眼李朝云。<br>“流言?什么流言?”<br>“我倒是没听说。”<br>又转头看向花嬷嬷,“你知道么?”<br>花嬷嬷摇了摇头,“老奴不知,这些日子没怎么出府。”<br>其实花嬷嬷早就听说了,但是因为事情涉及苏清妤,她便吩咐了下去,任何人不得在老夫人跟前嚼舌根。<br>所以那些话,丝毫没到老夫人耳朵里。<br>李朝云见老夫人不知道,惶恐地说道:“我是不是说错话了?”<br>苏清妤瞥了眼李朝云,又笑着看向老夫人,“母亲,外面说我的话可难听了。说我不许三爷纳妾,还说我善妒。”<br>老夫人先是一愣,随后脸色沉了下来。<br>“真是岂有此理。”<br>李朝云见状,继续笑着说道:“祖母也别生气,那些人可能是误会了。三婶她这么识大体,定然不会这样。”<br>“依我看,为了平息流言,不如祖母帮三叔选两个人。”<br>按理说,叔叔房里的事,怎么也轮不到侄媳妇插嘴。李朝云算是皇室郡主,不会这点规矩都不懂。<br>但她今日就想给苏清妤添个堵,便也顾不得那些了。趁着老夫人生气,正好把这事定下来。<br>正等着老夫人开口发落,就听她老人家说道:“我是说外面那些传闲话的人,岂有此理。之修纳不纳妾,跟他们有什么关系?”<br>“这些人真是先吃萝卜淡操心,自己的事还没弄明白,就管起了旁人房里的事。”<br>老夫人这话,听得李朝云脸色一红。总觉得这话,像是在影射她。<br>前几日沈昭喝多了酒,睡了寒水院的一个丫鬟。她气不过,把那丫鬟发卖了。<br>看来这事传到庆元居了,老夫人还不大高兴。<br>李朝云想要解释,就听老夫人已经跟苏清妤说起了体己话。<br>“清妤啊,你甭管外面怎么说,只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办。”<br>老夫人心里明镜一样,儿子是动了真感情了。所以苏清妤不许纳妾,她高兴还来不及,说明她也拿之修当回事。<br>若苏清妤只做个合格的沈家三夫人,善良,大度。一心纳妾给沈家开枝散叶,她还要替儿子发愁呢。<br>李朝云心里却不平衡,同样是纳妾,怎么她不许就不行?苏清妤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br>说白了,还不是因为沈之修身居高位,连带着苏清妤在家里都有话语权。<br>这么一想,再看沈昭便愈发觉得他无用。<br>*<br>元宵节的宫宴是傍晚开始,酒宴依旧设在太和殿。酒宴过去众人还要移步到御花园,欣赏元宵花灯。<br>用过午饭,苏清妤开始沐浴更衣,上妆梳头。<br>选首饰的时候,宫里的内侍来传了贤妃娘娘的旨意,宣周先生一同进宫,给苏侧妃诊脉。<br>苏清妤便知道,苏香菱这条鱼上钩了。<br>今日沈家进宫的人是沈之修,苏清妤,沈昭,李朝云,外加周先生。<br>本来帖子上还请了老夫人,但是因老夫人近来身体不大好,便婉言推拒了。<br>